高考临近,长沙心理专家:找回“平常心”缓解“恐高症”_天天热文
“这次模考考得不好,我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也不想给孩子压力,但他这副‘躺平’的样子,真是让人看不下去”……高考临近,无论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还是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常常有考生和家长带着各种各样的“考试焦虑”前来咨询。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阶段,成绩中等偏上的考生心理压力最大,容易患得患失。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专家为考生和家长支招,帮助他们拧好心灵减压阀,助力高考踢好“临门一脚”。
投入当下,把焦虑情绪调节到合适范围
(资料图片)
晚自习的教室里,小肖正埋头做试卷,身后连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后桌的同学又在吃零食。虽然声音很小,但小肖觉得这声音搅得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做题。临近高考,小肖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尤其是做试卷的时候,只要周围有任何动静,他就心烦意乱,无法集中注意力。“能不能别吃了!”小肖朝着后桌同学大声吼道,在全班同学吃惊的目光中大步冲出了教室。这件事发生后,小肖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心理治疗师邓叶了解到,小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考上211高校,但高三的多次模拟考试成绩起伏不定,总担心高考时发挥不出最好的水平。他认为自己成绩不稳定主要是高一、高二基础打得不牢,现在想抓紧每分每秒学习,但又感觉时间不够用了,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
邓叶建议,考生首先要放下自责,认识到高考前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每个人都会有。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保持大脑足够的兴奋度,触发学习的警觉性,调动身体的能量,让考生集中所有精力去迎接高考的来临。
二是以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高考。正确认识事务是帮助缓解焦虑的重要方式。虽然高考是人生的重要环节,但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哪怕高考中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通过日后的努力也可以绽放人生的精彩。
三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任务安排。合理意味着良好的节奏,良好的节奏有利于树立自信、减轻压力。临近考试,不要去想结果怎样,认真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事。复习永远没有完美的时候,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做就可以。给自己定期安排放松的时间,比如晚饭后散步、慢跑,或与好朋友聊天。
最后,必要时及时寻求他人帮助。感觉坚持不住的时候,要及时寻求学校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疏导心理问题。
家长先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压力传导
小鹏平时成绩在年级处于中上游,妈妈期待他在高考前冲刺一把。最近的模考,小鹏发挥得不好,成绩退步了不少。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督促儿子每天晚自习回家后好好查漏补缺。可是,小鹏表现得越来越消极,晚自习回家书包一扔就玩手机,不愿和家长交流。家长说他几句,他就嚷着:“我就想‘躺平’,就想‘摆烂’。”
“高考就在眼前,他这个状态怎么办啊!”在心理咨询室,小鹏妈妈急得直想哭。
“高考既考验孩子,也考验家长。家长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情绪,避免情绪传染、压力传导。”针对家长的困惑,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周亚男提出四点建议:
充分理解。孩子“躺平”“摆烂”的背后,是深深的焦虑与压力。多数孩子是成绩普通的孩子,也许经过努力,成绩也没有明显起色或者起伏不定,他们会感到挫败、无助和焦躁,回家后希望通过玩手机转移不良情绪。父母需要处理好作为“普娃”家长的焦虑,为孩子设定合理的期望值,不过分追求分数或名次,也不要让自己内在的焦虑被孩子的行为表象“点燃”,避免因忽视孩子心理感受而引发亲子冲突等“次生灾害”。
善于倾听。父母可以适当允许孩子在约定范围内暂时使用手机。在孩子平静下来后,以轻松的口气问孩子“想在手机里看什么内容”“最近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烦恼需要跟爸妈说”,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度,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倾听孩子的想法,再针对性地给予关心与支持,同时保持一定的边界感,不过分干涉孩子。
积极陪伴。备考期间,父母需用心思考更好的亲子陪伴方法,比如聊天、散步、亲子运动,以及正念冥想练习等。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轻松的学习环境,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发生家庭矛盾。
及时鼓励。随时随地为孩子的心理能量充电,赋予孩子信心。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管成绩如何,父母都是爱你的;挖掘孩子的优势和特别之处;鼓励孩子在最后阶段设定“跳一跳够得到”的合理目标。
积极的心理暗示助力考场水平发挥
“我从小到大就不是一个考试型选手,一到大考就因心理素质不好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真担心高考又是这样。”在心理咨询室,小阳有些沮丧。她说,自己本来可以考上更好的高中,中考第一科语文考试时,作文有点跑题,她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满脑子都是“完了完了,作文这么多分,我语文肯定考砸了,我考不上理想的高中,甚至连普通高中也考不上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她浑浑噩噩考完了剩下的科目,完全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在考场上如何缓解压力,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大科主任周旭辉表示,首先认识自己的非理性想法。真正引发焦虑的不是高考这个情境,而是在高考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像小阳这样,在大考中把某个题目、某个科目的得失与自己的前途联系到一起的想法,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非理性想法。此外,诸如“我这科一定要拿XX分”“这些题我必须拿满分”等想法也是非理性的“绝对化要求”。发现这些不理性想法时,应该及时提醒自己,建立理性想法。无论考得如何,都不要再去回想,也不要和同学讨论、对答案。
高考那几天,不要为了临时抱佛脚而熬夜复习,按照正常的时间就寝。如果考试期间没有睡好,也不必过于担心。十七八岁是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即使晚上失眠了,对第二天的考试也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帮助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可以语言暗示,如遇到难题做不下去了,可以默诵“身边很多同学此刻也在与这道难题搏斗”;也可以动作暗示,如嘴角上扬给自己一个微笑,增加一份笃定和自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