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日记:手术台上,塞内加尔医护激动地鼓掌并高呼我的名字
张勇为当地小患者做检查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资料图)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
我是第19批援塞内加尔中国医疗队队员张勇。今天是我在塞内加尔工作的第576天。
张勇在手术台上
回想起刚看到选拔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通知的时候,兴奋过、犹豫过。兴奋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此生有机会报效祖国、为国尽忠,能以国家医疗队的名义参与对外援助工作是一种无上殊荣;也能趁此大好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长长见识,开拓眼界。
犹豫的是,我家老二出生才刚满周岁,爱人又是产科医师,工作非常忙。援外2年外加培训5个月,这段时间家里的担子就全部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了,想想都是满满的愧疚。跟她商量说我想去援非,她没有一句怨言,坚决支持,说国家的事是大事,家里的事我能克服,你就放心吧。
2021年11月,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启程。我们援助的医院是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因为是这家医院的第一批援外医疗队,因此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儿童手术和麻醉的风险远高于成人,而且很多是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这所医院里,我们没有任何前辈的经验可借鉴,并且语言交流也是一大障碍。
作为医疗组组长,我也备感压力。刚开展工作没多久,医院就接到一名食管闭锁的急诊患儿,我和塞方的Dior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交流不多,但配合相当默契,很多时候只要一个手势大家就能心领神会。这次手术尽管我只作为助手,但扎实的手术操作基本功也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医生的专业性。
慢慢的,我也从助手转变成了主刀,一些大的手术他们也会主动邀请我加入,相互之间的配合也越发默契。有时候,我也会跟他们探讨交流我的方法,他们也乐意接受我的意见。
一次午饭后,我突然接到塞方同事Fatima的电话,他说手术中遇到点困难,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忙。接到这个电话,我有些惊喜,这是塞方医生对我的信任和技术的认可。但同时也有些忐忑,因为他们遇到的困难对我来说也许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匆忙赶到手术室,更换手术衣上到手术台。
原来,手术中发现患儿因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局部肠管之间粘连瘢痕化非常厉害。我试着小心分离肠管周边,之后将其粘连的肠管拖出腹腔,再用剪刀和吸引器顺着肠壁慢慢分离。这时,手术室的四五名护士都来围观,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缘于对手术台的熟悉感,我竟没有丝毫的慌乱。当肠管完整分离后,台上的医生和台下的护士不由自主地一起鼓掌、跳舞,高呼我的名字。第一次感受到他们手术成功后的喜悦,一种说不出来的欣慰油然而生。
和当地患者结下深厚友谊
手术结束后,一名手术室的护士还专门为中国医疗队录制了一段视频。台下的他们也要求跟我们合影,对我表示感谢。其实,他们在认可我的同时,我也想对他们说声谢谢,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或者说,对中国医生的信任。
85年前,在我们国家医疗水平还比较薄弱的时候,白求恩大夫来到中国,国际主义精神被点燃。如今,我们国家强大了,中国医疗队践行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不也正和白求恩精神一脉相承吗?
我们逐步被接受和认可,这是我们中国医疗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医生努力的结果。现在,我们沿着前辈们的步伐,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希望自己能为塞方医疗做出贡献,给祖国的对外援助医疗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第19批援塞内加尔中国医疗队队员 张勇 )
关键词: